?秦韻非遺解密,從姬慶豐制塤看民族樂器發展
來源:本網 作者:伽馬 發表時間:2023-04-10 10:33:17
閱讀105次
秦韻非遺解密,從姬慶豐制塤看民族樂器發展
來源:陜西網 作者:王珂珂
最近這幾天,陜西旬邑西頭遺址入選202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,使更多人圍繞商周文化,了解陜西歷史和眾多出土陶器,其中不乏有人把目光放在古樂器發掘上。而早在1956年,西安半坡遺址就已經發現了兩枚6000年前所燒制的陶塤。
塤,中國最古老的閉口吹奏樂器,在周代社會已相當流行。時至今日,仍有一批人為陶塤幽深、空靈的音色所著迷。但卻苦于得不到一件好的塤。
西安市臨潼區,制塤師姬慶豐所制作的陶塤,被業內奉為上品,常常一搶而空,一塤難求。
有多難得?據姬慶豐介紹,有上海古樂器愛好者,乘飛機來買塤,不計路費只為心頭所好。也有本地音樂老師,在這里一批一批采購陶塤,服務學生。不過常常都得預訂。
為何姬慶豐制塤會逐漸成為陶塤經典品牌,并被業內熟知和認可?答案有三。
第一,嚴格對待每一件塤,花費五年時間,探索陶塤的最佳音調。
“陶塤的音調從上中下劃分,共有20多種。其中F和G調比較常用,所以我和一起工作的王老師,在這兩個音調上不斷摸索,調音、燒制,試驗了差不多四五年,最終才得到了適合大多數人吹奏的陶塤?!奔c豐說。
與尋常人所制作陶塤的理念不同,當更多樂器企業和制塤師把精力放在塤的外表美化上,以求更多銷售額時,姬慶豐卻深深明白,塤的品質才是顧客認可的第一位。尊重客戶,不糊弄,這是他做人的風格,也是制塤的準則。
第二,買塤人來到制塤處,親眼見證手中陶塤的制作,體驗感,認同感拉滿。
西安臨潼斜口街道的棗園村,土層深厚的窯洞邊,姬慶豐把工作室放在了這。用他的話來說就是:“學塤,不僅僅只是學一門樂器,更要從觀摩制作塤的過程中,感悟陶制樂器深厚的文化和內涵?!?/span>
讓買塤人看到塤,了解這件樂器從挖泥、制泥,到拉坯、修坯、壓光、調音、燒窯等數道工序,才能從內心深處認同塤,和塤建立更深刻的聯系。
“有的買塤人來到我這,風風火火就要買。我一般會讓他們先不要著急,在試音室嘗試去吹奏,通過練習,挑選適合他們的塤。當然,高手另當別論?!奔c豐說。
通過親眼見證制作工序,買塤人能夠很自然地感受到塤的樂趣,增強對民族樂器的認同感和體驗感,這也是姬慶豐制塤火爆的原因。
第三,立足經典產品,創新陶塤應用,于樂器本身服務買塤人。
制塤師姬慶豐擁有眾多拳頭產品,如紅塤系列、雕刻荷花蘭草的黑塤系列。在這些產品火爆銷售的同時,他會創新塤的制作。如,細化陶塤的表面處理,又或是制作還未起名的,上了一層釉的新產品。
“塤的吹奏時間一長,人體內的油脂會影響塤的表面,在經歷漆料等多種涂料的試驗后,我想到將釉料上到塤的表面,并最終通過燒制,得出了這種兼具手感顏值和不易被油脂侵蝕的陶塤?!奔c豐說。
身為制塤師,姬慶豐一直以服務買塤人為己任。他制塤,卻不單單只是制作。而是將自己和買塤人放在一個位置,站在他們的角度,去看待自己制塤的不足,以求更好地服務買塤人。
從姬慶豐制塤看民族樂器發展
有行內人分析,如塤一般的國內民族樂器,正逐漸朝好的方向發展。這其中,國家對民族樂器的宣傳推廣,制器師殫精竭慮的創新和傳承,民族樂器企業的市場運營等,都占了很大的作用。不過民族樂器在發展推廣的過程中,也會產生很多困難。
“以前我們整個村幾乎都做塤,最輝煌的時候,書院門有90%的產品都由我們供應,然后再由經銷商銷往全國。但因為盲目產出,惡意競價,剛剛建立的市場秩序很快就被打破了。到最后,制塤又成了幾個人的事?!奔c豐不無遺憾地說。
民族樂器的教學也是關鍵。
“自從成為西安市陶塤技藝非遺傳承人,有時間的情況下我會教授陶塤愛好者,吹奏這門樂器。因為很多人其實不了解它的歷史,更別提吹奏?!奔c豐說。
風風火火地買樂器,興致盎然地在網上找學習視頻,然后學了兩三次,沒什么成果,就把樂器放在一旁吃土,這是很多樂器愛好者都做過的事。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事發生,除了自身毅力不足,更重要的是,他們很難找到專業的陶塤教學點。
此外,小眾民族樂器,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考級制度。很多吹塤者,都只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,根本不知道自己水平如何。所以陶塤想形成產業化模式化的可能性就很小。自然也不可能擁有什么大的賽事,從而進行市場化的運營 。
觀一隅而知全貌。從陶塤產業看國內民族樂器發展,便可知曉民族樂器想要取得長足進步,除了要在陶塤質量和產品研發上下功夫,還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,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和考級制度。
國外的鋼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,為什么在國內發展得那么好?就是因為它們擁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等級制度。能夠滿足國內樂器愛好者的學習目標,然后通過等級制度,認可他們的能力和付出的心血。讓更多樂器愛好者有信心,有毅力學習。從而實現樂器推廣和產業發展的雙豐收。
西安文旅對民族樂器的“加持”
作為國內民族樂器豐富的地區,西安不論在樂器種類和民樂文化上,都有很多優勢。
大名鼎鼎的西安鼓樂,不僅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,更將大唐音樂和宮廷音樂相融合,具有強烈的文化屬性。此外還有秦派二胡、古箏等,兼具秦人豪邁颯爽的氣魄,樂器彈奏時,鏗鏘有力,極具地方特色,很容易形成記憶點。
將民族樂器文化,融入文旅產業發展中。以文化旅游帶動民族樂器發展,再以民族樂器為契機,展現更為豐富的西安文化和旅游條件,這樣才能實現共贏。
“絲路遺韻繪芙蓉,鼓樂其名歌盛世”的第15屆西安鼓樂藝術節,就以鼓樂為契機,將西安璀璨的文化,展現給觀眾,從而讓更多人來到千年古都,品味長安的鼓樂文化。
此外,立足秦腔的秦腔板胡,作為秦腔表演里少不了的樂器,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而如陶塤一般的民族樂器,若是能夠和一些戲曲表演相聯合,必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。
不難看出,西安擁有良好的民族樂器發展土壤,在與一些文化活動的相互合作的過程中,民族樂器逐漸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
通過國家的重視,文旅部門的推廣宣傳,制器師針對更多受眾對樂器的改進,一些企業對民族樂器的支持,和產業發展,活動舉辦的幫助。民族樂器,利好不斷。
然而,如陶塤一般的小眾民族樂器發展,勢必將經歷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。但過程即便再曲折,前途也必將是一片光明的。
秦韻非遺解密,從姬慶豐制塤看民族樂器發展